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陈恺 InfowareLab商业开发总监,赛伯乐中国投资创投合伙人,斯坦福大学博士

今年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浦东区和南汇区合并,拥有1210平方公里土地的大浦东正式形成。浦东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浦东新区最近接连出台了针对外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政策,旨在吸引国际投资人进驻,将上海打造成全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心。

在新近公布了《浦东新区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行办法》中,浦东新区成为了国内首个允许外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境外股权投资资本以“股权投资管理”身份进行合法登记注册的地区。此办法公布后不久,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上市公司黑石集团宣布在浦东成立50亿规模的人民币私募基金。香港的第一东方也宣布在浦东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将作为普通合伙人(GP)身份管理即将成立的60亿元人民币私募基金。

作为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和现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一向良好。这次黑石集团坐上政策松绑后的第一班车,并不让人意外。事实上,在中央政府和上海政府大力推进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的尝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借助外脑来加速政策的改革和标准的制定,在电信,互联网,和银行等很多行业已有先例。一旦政策和标准制定后,建议的发起方往往就占尽了先行者优势。在过程中只要不出现触碰底线的问题,也可以协商或者特批解决,为未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趟路。

目前外资管理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内的发展仍有不少障碍。外资投资企业在作为基金管理人即GP来管理基金时,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一般也要求至少投入1%。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外资投资企业的资本金在结汇之后,不能再投入其他企业作为资本金投入。这就限制了外资GP对自己发起的基金的资金投入。目前上海正与有关部门商讨,建议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允许外资基金管理公司结汇后的资本金可以投入自己发起的人民币基金,占不超过20%。相信在外资和上海地方政府的谏言和推动下,这些障碍应该可以逐步调整清除。让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中国国内流动性大幅增长,以及中央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支持国内投资,外资投资企业越来越关注中国国内股权投资交易。为了推动股权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创业板上市资源的储备和未来发展,我们也需要吸引更多的专业投资企业进来。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不仅能带来资金,配合辅助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时还能带来风险定价的经验和优势,在理念,技术,人力,和市场资源等方面带来附加价值,促进国内产业的进步。这次的政策改革为外资设立国内投资平台和人民币基金打开了大门,对进一步促进国内交易有极大意义,同时为我们的企业也营造了更大的资本融资空间和市场空间。

但除了政策和国内环境的利好,50-6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融资规模无论对黑石集团还是第一东方来说应该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无论是发改委特批的产业基金,地方基金,还是市场化运作的人民币基金都面临着一定的融资困难。当然,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扶持尝试的背景,以及这些外资管理公司的品牌,应该会帮助打开更多的融资通道,甚至开辟新的融资通道,对其融资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未来外资管理公司与中国国内有限合伙人即出资人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我们关注。国外成熟的有限合伙人机制里,出资人并不参与投资的决策和管理。这种机制带来了投资决策和管理的专业化和高效率,也成就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化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发起人民币基金时,投资流程是否能照搬国外成功的模式,还是要照顾中国国情,来适应中国投资人的习惯,也是需要外资管理公司与政府,国有资本,以及民营资本进行博弈的。在许多行业中,中外合资有许多失败甚至不欢而散的结果。那么,在需要外资管理公司完全掌控投资和管理大权的股权基金中,我们的出资人能够完全信任和信服外资管理公司么?黑石和第一东方们的投资眼光以及偏好与国内有限合伙人之间的磨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总的来说,这次对于外资私募股权企业的政策改革是非常积极的,也是上海创建私募股权投资中心所必须迈出的一步。如果未来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内地,不超过20%的资金来自于外资的合资基金可以作为内资基金看待,在投资领域及政策上正式定性享受国民待遇的话,相信会有更多的外资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当年收购徐工受阻的凯雷集团应该也不会袖手旁观。如果人民币基金的政策早来几年,凯雷恐怕也不会有当年折戟在民族主义大旗下的失败了。

话题:



0

推荐

陈恺

陈恺

4篇文章 14年前更新

赛伯乐中国投资创投合伙人,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全球合作与教育总监,China Century Fund合伙人。斯坦福大学专业发展中心中国顾问。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获经济与金融专业博士。纽约大学Poly学院金融工程硕士。主要关注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战略与投资决策,创新和商业开发,和国际教育等领域。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4篇
  • 文章归档
2009年 4篇